臺南山海圳綠道,是一條沿著嘉南大圳適合騎乘自行車體驗「山」、「海」、「圳」之美 的綠徑。
之前2月看報導-嘉南大圳北幹線、南幹線水圳自行車道第一階段已完工,未來將再進行植栽綠美化和設置導覽解說牌,讓車友遊客了解農田水利歷史。
有利用騎後壁白河米蘭蓮花線--糖鐵支線時,順便去繞一段北幹線自行車道,也專程去騎一段在烏山頭北幹線起點,感覺上如報導說的,還要加強植栽綠美化。
而嘉南大圳南幹線水圳自行車道則從官田水歧站、官田溪到曾文溪段,全長約2.68公里也完成,當然就期待再騎一趟南幹線。(2018年騎過茄農第一號橋至曾文溪渡槽橋這一段)
依山海圳綠道的導覽圖,嘉南大圳南幹線段自行車道看來是從茄農第一號橋至嘉南農田水利會分歧工作站。大約是14~15公里,受限於自身的時間安排,分兩次騎完。
4年前騎南幹線時就感覺很不錯,但那時嘉南大圳曾文溪至官田渡槽橋段沒有自行車專用道,只能騎出來台一線,覺得有點可惜,總算在今年2月串連起來。
▲一樣將車停在台一線路旁,之前騎小折覺得有點吃力,所以這天是騎一般的公路車,7:35由富雅樂公司招牌的小路進入,從這裡至南幹線起點的茄農第一號橋約800公尺。
▲在茄農第一號橋看嘉南大圳
看到自行車道時其實心裡有點訝異,整條車道仍幾乎維持得很乾淨清爽(不是只一小段,而是至曾文溪渡槽橋約7公里),是不是常有民眾在清掃? 還是近期市府有活動安排清理?
▲南178線馬路比較寛車流多,行進會因過馬路稍微不順暢。
▲過馬路後騎600公尺的鄉間路。
▲接牽引橋回到專用道。
▲經茄拔工作站。
▲33k開始即是綠樹成蔭的欒樹段。
兩旁夾道的台灣欒樹騎來真的很愜意。
▲南124線旁的茄拔社區營造。
▲接著就是麵包樹段,較之前長大茂盛許多。
▲自行道旁也有設置休憩涼亭或座椅。
▲果實累累。
▲曾文溪橋旁已有做休憩空間。
▲8:18綠道的36k處。
▲曾文溪渡槽橋(2014年建的)現可通行。
▲騎在渡槽橋上感覺還蠻不錯的,左右兩側可飽覽曾文溪風光,之前就覺得自行車道至這邊變斷點有些可惜,沒想到市府規劃舊橋古蹟修復,讓這條路線更具有文化深度。
▲旁邊舊的曾文溪渡槽橋是昭和四年(1929年)建的。今年5月修復竣工。
曾文溪渡槽橋採雙層式設計,上層為鋼筋混凝土橋面,下層是華倫式桁架鋼梁水槽,使用鉚釘接合,各項營造特色見證日本近現代工業的發展,及其先進技術在台灣的實踐。(自由時報)
就在舊的曾文溪渡槽橋這裡折返。
回程沒有多做停留,而公路車騎乘也較快些,不到25分鐘於8:55回到停車處。
共花費82分14.45公里
-----------------------
★曾文溪渡槽橋至嘉南農田水利會分歧工作站,單程約7.6公里。★
這天平日下午請假去騎一下,原本上午天氣還不錯,中午過後雲量變多,近2點出門,車子開往台3線方向時看雲層有些厚,心想若要下雨就早點下,果然在轉往台3線時下起雨,還好抵達曾文溪渡槽橋這邊已經有下過雨,車子停在電塔下,14:30開始騎。
因為雲量多又有些逆光,拍起來不是太理想,騎過曾文溪渡槽橋,有指標可續行,至南181線看到新的自行車道,還蠻開心的,只是比起南段的風景,真的是普普。
▲四年前有來渡頭橋上探路,看沒有做自行車道就覺得蠻可惜的。如今自行車道完成,騎來就順暢多了。
▲過南171線後,還好右側有樹幫襯,雖然路面落葉稍多,但不致於太過雜亂,這天有棵龍眼樹結果。
▲官田溪渡槽橋。
▲過官田溪渡槽橋300公尺右轉即是八田路。
▲一般的道路鄉間景色就普普通通。
▲近嘉南水利會分歧工作站有林蔭才好一些。
▲嘉南水利會分歧工作站。
沒有打算至烏山頭的戀占石,15:10就往回騎。
回程有些逆風的感覺,沒有多做停留,15:42回到停車處。15.34公里。
以個人的騎乘觀感及舒適度來說,嘉南大圳南幹線自行車道以曾文溪渡槽橋為界分南、北段,南段的風景氛圍是大推,因為我活動筋骨探路的成份較多,其實若時間許可,放慢節奏欣賞嘉南大圳與曾文溪渡槽橋的風光,是相當值得一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