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unt for Red October(獵殺紅色十月)
1990/美國
導演:John McTiernan (約翰麥克提南)
【獵殺紅色十月】記得是好久以前看的電影,劇情也忘得差不多,當然印象較深一點的是為人稱道的主題曲"Hymn To Red October",不過我手邊上的版本為辛辛那提大眾管弦樂團。本篇除了觀後感外,還有原聲帶的介紹。
-ming-
文:chenjl
上禮拜看了一部我覺得很精采的軍事動作片-「獵殺紅色十月」。這部1990年出品的電影,相信幾乎大家都看過了...我以前本來有好幾次在架上看到此部舊片,想要租回家看,但總是看看外殼,最後還是卻步了..因為怕此類型的電影主題太沈重太嚴肅,也許動作場面浩大,但內容老套而顯得又悶又長,加上之前看過「赤色風暴」不怎麼喜歡,於是也有了此類型電影的同質性應該很高的刻板印象。但看過之後,就粉碎我先前的刻板印象啦....
我沒看過「獵殺紅色十月」由著名軍事預言小說家Tom Clancy寫的原著小說(這是他寫的第一本,叫好且叫座,因為寫的太逼真,被中央情報局CIA追問他是不是有國防部官員洩密給他。後來他寫的軍事小說被翻拍成電影的還有「愛國者遊戲」、「迫切的危機」及前陣子的「恐懼的總和」->不過這三部的電影版我倒是都不喜歡..),所以不知導演是否很忠於原著的拍攝,(我想是“抓重點”拍吧...因為我在書局看到過這本翻譯小說,好厚一本...),在此我就純以電影來討論囉~
在片頭還在跑字幕時出現了一幅令我覺得風格似曾相識的素描,頓時想起就是Lacrimosa新專輯Echoes的封面如左側附圖。不同的是...電影裡的素描好像有兩三艘,且顏色就純黑白,此張專輯封面好像有另外處理過,呈現出泛黃的色調..(哈~我真無聊..)。
接著出現的畫面是本片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幕:鏡頭先是集中在史恩康納萊所飾演的蘇俄艦長雷美斯(以下簡稱雷)的堅毅眼神上,此時旁邊出現由山姆尼爾飾演的副艦長問他:「是時候了嗎?」雷回答:「是時候了..」這時畫面拉開至紅色十月號的艦頭(艦頭?呵呵~因為我也不知那個部分正確應該叫啥),最後到整個艦身都一覽無遺,會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原因,當然不僅是這看起來平凡無奇的開場畫面,而是這時的背景音樂成了大功臣,此首原聲帶裡的第一軌曲目:Hymn to Red October (Main Title)是首風味獨特,充分襯托出此畫面的感覺,且不同於以往聽到的軍歌或大合唱類型音樂,印象中以往聽到過的軍樂大概是美國為主的吧...感覺是積極正面、朝氣蓬勃,陽光味十足的;而大合唱除了軍樂型,大概就屬那種聖彌撒型吧...感覺是神聖脫俗,如入化外之境的感覺。而此首蘇俄軍樂呈現出來的味道是凜然悲壯、慷慨就義的,彷彿就是在暗示雷要變節投奔美國的心境,此首紅色十月號的主題曲,也象徵著此艘潛水艇的使命。可惜是俄羅斯文的軍歌,無法翻譯其內容在講述什麼(也許各國軍歌其實唱的內容都差不多也說不定,只是曲的形式依各國民情,而有不同代表性的旋律而已,就像此曲讓我想起位處極北緯度的俄國那冷冽的天氣及俄人凝重的心情),想跟著唱都不行...呵~(不過我倒是常常想起來就哼起此歌的旋律)
真可惜...此部電影上映年份在1990年,那時我還是個國小五六年級生,若晚個幾年,在西門町的國賓戲院看,那個音效的威力一定更撼動著我的耳膜,也能將此配樂的氣勢發揮到極致。我沒租到DVD,只租到VCD,畫面解晰度不是很好,色調有點暗沈,且音效也好像有雜音...唉...這次心得我換個方式,先以劇中主要幾個角色的特點來描述:
俄國紅色十月號艦長雷美斯:我挺喜歡史恩康納萊那種沈穩內斂,且帶有英國紳士風度的特質(尤其他的嗓音,濃濃的英國腔,性感迷人,聽他講話就覺得很舒服很吸引人,他配音的「魔龍傳奇」我還沒看.. ),詮釋此剛毅冷靜,沈著應戰的艦長很有說服力,這場「變節之旅」可謂是精心策畫,也令人佩服雷的老謀深算,從一開始慎選忠心不二的船員開始,到避開達拉斯號的挑釁、下士官佐對他所做決策的反駁對應、故意製造艦內輻射污染使其他船員得以逃生,且讓他們相信雷是為國捐軀,留下來與紅色十月號共存亡,和美軍生死搏戰,以及憑著他四十年的航行經驗,深知俄國海軍的作戰方式,在最後前無去路,後有另一艘蘇俄潛艇(由曾是他學生的艦長杜保里夫所率領)的緊追不捨之下,憑著對此人的觀察了解而避開魚雷的攻擊,這一步步的佈局想必是經過他慎密周詳的考量,不但讓美軍給予援助,不拖累船員且在他們心中留下英雄的形象,且讓俄軍無計可施,能三面討好,全身而退,這經驗與智慧的交相成果讓人臣服。
副艦長(劇裡記得是沒特別提到他的名字):原本覺得此角色在對雷的服從程度上有點「愚忠」,雖然我贊成他對雷說:「我從不會在其他人面前反駁你的意見」的態度,但我覺得即使是對雷的欽慕與敬畏,以及作為一個輔佐艦長的副艦長職位來說應該做起楷模,順從服膺於艦長的指示,讓其他船員得以依法效尤,同時穩定軍心,在面臨重大抉擇與生死交關之際時,仍應保有自己的判斷能力,要以大局為著眼點,考量到其他人的生命安全,而非出於一己之私的做出決定,只一昧駁斥下屬的反對意見,不仔細衡量下屬所持觀點的依據。所幸最後他和艦長演了一齣好戲,那就是在危急時告訴雷:醫官的看法是對的(船上釋放的輻射污染會侵害到船員們的生命,須升上海面逃生求援),其實這點早就在雷的佈局之中。最後他為了雷擋了子彈而在臨走前說:「我是想看看蒙大拿的...」也不禁令人起了惻隱之心。
黎博士:艾歷克鮑德溫的這個角色出現,旋即令我想起「絕地任務」裡的尼可拉斯凱吉飾演的化學家,都是那種「只能文,不能武」的角色,原本平靜單純的生活忽然起了重大的改變,像進行了一場刺激的冒險之旅一様(呵~)。此角色在本片中的貢獻主要也是在於他是可以跟雷玩起心理戰術的唯一人選,憑他見過雷一次面,對他的觀察所得的印象,成了文古蘇和雷之間對峙時溝通的橋樑。當他夾在雷和文古蘇之間,操控著艦艇上的儀表板,左右為難時挺有趣的..呵~
美國達拉斯號艦長文古蘇:原本相較於雷,他這位美軍艦長的角色表現有點相形失色,但他能不固執己見,接受黎的意見,且在兩軍並肩作戰,與雷意見相左,使黎夾在其中時,最後能讓步做出一個拉緊艦艇上方把手的姿勢,暗示著黎說:「聽雷的吧!」這種以大局為重的氣度值得令人尊敬(不過也有可能是出於英雄惜英雄的心態或是他心想黎最後應該不會聽他的吧..哈!)而且後來在雷與黎去追殺那個副廚叛員(我一開始就有猜到是他,且看到他的臉時,赫然想起這個熟面孔,他就是「終極保鑣」裡那個殺手,他怎麼老演這種不討好又微不足道的角色啊?呵~)且雷中彈後,是他帶領大家做指揮調度正面迎敵的,所以也可說是他穩住了最後關頭化險為夷的。
本片精采的場景有魚雷漸漸逼近,下士持相左意見與以抗爭,而雷在千鈞一髮之際還能老神在在、不慌不忙、不急不氣的對艦艇航行方向及角度做出決策及當文古蘇等一行人登上紅色十月號兩軍先是沈默對峙,後來雷跟文說要交出紅色十月號請求美國庇護時,忽然一枚魚雷擦身而過,原來是杜保里夫的追兵來襲,兩軍併肩作戰,又隨即帶入另一波高潮。
試想那種深海裡的壓力、稍有動靜就引起人心的浮躁不安、深海裡地勢的險惡,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四面受敵的情況、及要承擔艦內機器隨時有可能故障的意外(紅色十月號看似堅固龐大,仔細想想其內部精密的機器卻也是不堪一擊,船員們就好像跟一顆不定時炸彈綁在一起一樣只能自求多福),船員可能的叛變等等諸多潛汱著的危險情況,需要的是異於常人的冷靜與機智,也就因為此等複雜因素的交集,成為本片刺激緊張衝擊性夠的娛樂賣點,令我這個觀者看的也是有點如坐針氈,替片中人物緊張著不知如何是好。(最要命的是兩軍並肩作戰情況危急時,雷居然還氣定神閒的問黎寫過什麼書..哇咧~~就快緊張死了...)
在白宮裡俄國外交官虛應敷衍,一開始說他們遺失了一艘艦艇(紅色十月號),後來又編謊言說雷有精神分裂,會對美國不利,要求美軍予以協尋並擊沈,最後又尷尬的說還有另一艘艦艇也遺失了(杜保里夫那一艘,不知什麼碗糕名),似乎在諷刺著俄國人的狡詐虛偽...呵~
對白摘錄:(這些對白摘錄的原則是以我個人看了有感覺,或是我覺得足以代表當時主角心境,不見得是什麼至理名言,所以不取名為「經典對白」或「佳句賞析」啦!)
1.「我去的地方,你不能跟隨」-這是雷在艦長室殺了俄國政委所說的話,那幕這句脫口而出時,我只覺得:「帥!」
2.「我惦念著垂釣之樂,那是我童年的享受,我在海上四十年了,與海鬥爭,那是沒有戰役的鬥爭,沒有紀念碑的,只有人命傷亡。我婚後,內子便成活寡婦,我出海時,她去世了...」-這是雷在艦長室和副艦長語重心長的一段話,副艦長也告訴雷,他幻想著投奔到美國定居於蒙大拿後的生活,感覺出兩位軍人堅毅的外表下,其實都有顆早已對此軍旅生涯疲倦的心,任何的豐功偉業及英勇事蹟都不如能安逸恬適的過著平凡且愜意的生活來的令人嚮往。
3.「觀察對手最明智」-這是文古蘇等一行人登上紅色十月號,兩軍沈默對峙一會兒後,黎和雷說的話,因為這句話使得雷充分瞭解自己在和俄軍的對峙上是佔上風的,也因為這句話使得黎有和雷玩起心理戰術的資格並得以協助文古蘇。
4.「大海會給每個人希望,如沈睡中帶來好夢」-此句語出哥倫布,是雷最後在皎潔的明月,平靜的海面上和黎說的話。
****************************
原聲帶:(這張中價版取得的CD真是值回票價呀!)
此張在音響迷眼中視為是頂級發燒片的原聲帶,我相信在大戲院裡聽一定很過癮!但我的不是什麼頂級音響,所以他特佳的錄音品質,我這個外行人也是感受不出來啦...雖然此張配樂只有短短30:13,但幾首重點曲目已令我大飽耳福。
Hymn to Red October (Main Title)-這首序曲就出現在剛才我描述的開頭場景中,充分烘托出了畫面的氣勢及雷的心境,在合唱編排上,先是女聲較輕快急促的華麗表現,後稍作停頓,接續著的是男聲低沈漸進的雄偉表現(此段就是我常哼的旋律)
Nuclear Scam-緊接著的此曲,感覺上和上曲是連貫的,裡頭的管弦樂器有時急促奔馳,有時以漸強的方式翻騰樂曲氣勢,後段再加入俄文大合唱及銅管樂器,營造出威風凜凜的壯闊之感,你的思緒也會隨之牽引起伏。(其實片中主要的背景音樂也是集中在此兩曲了,其他曲目的演奏時間很短,像是此二曲的延伸。)
Kaboom-此終曲的聽覺效果最為震撼!除了管弦樂器外,還搭配著電子音效及合聲,一陣陣的電子鼓擊及漸強的銅管演奏,將片中那種箭在弦上,戰爭一觸即發的緊張情勢以聲音表情來表達,也使觀者的神經在當時會“繃到最高點”呵~
註:此作曲家Basil Poledouris的電影配樂作品,最著名的除了此張外,較為人熟知的就是阿諾啥米碗糕演的「王者之劍」及「機器戰警」囉!
不解之題:
原來我一直好奇著雷要變節投奔美國的原因,雖然他在片中似乎已交代了,但我仍覺得不夠明確清楚,且有點不解.....
他想回歸平淡安享晚年,離開軍旅生涯,其實以他四十年的職業軍人生涯,他應該可以光榮退伍了吧?就算還不到時間,他應該也可以向俄軍申請提早退休吧?為何一定要變節千里迢迢到美國度過餘生呢?他不喜歡自己的祖國蘇俄嗎?他心中覺得是蘇俄的軍旅生涯害他與愛妻天人永隔?還是他覺得蘇俄有專制獨裁的政權,較嚮往美國講求自由平等的社會?
另外,在他交出紅色十月號,和文古蘇說要求美國庇護時,我想到,雖名為「變節」,但他真的就放心的相信美國會庇護他下半輩子的安全而不會殺人滅口或是懷疑他是間碟而在日後時常逼問他口供,要他供出俄軍內部的作戰方式及發展的武器等國家機密嗎?就算會,他難道不擔心科技的日益發達,往後蘇俄若窮追不捨,追查到他的下落怎麼辦?(就像俄國外交官在最後誤以為炸毀的那艘艦艇就是紅色十月號時說:如果將來的科技能對殘骸做出鑑定,驗明正身一樣)
這是我對如此縝密且符合邏輯推理的劇情,仍存有的疑惑啦~也許沒有所謂的正解,(搞不好是我自己想不出來而已..哈!),但希望若你們有誰可以回答或對上述問題有什麼看法的話,歡迎來信幫我解惑一下啦!我覺得有時看片卡在一些自己無法合理解釋之處,會覺得少了那麼一點什麼,不是一直在腦裡反覆思索快得精神耗弱症,就是好像留有遺憾之感.....希望得到善心人士的回應啦~
2003.5.11
- Oct 05 Wed 2005 12:36
獵殺紅色十月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