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還未聽過Sarah Brightman唱的歌,僅憑著她出的一張專輯封面,就讓我將它買下來了-是1990年出版的【As I came of age】,這張封面將Sarah置身在十分典雅的畫中(是改編自19世紀英國拉菲爾前派畫家-Arthur Hughes 1858年作品"國王的果樹園")。

【As I came of age】的作品曲風都蠻輕快的,只是Sarah的嗓音稍嫌尖銳。
推薦曲:「The River Cried」、「Take My Life」、「Some Girls」、「Good Morning Starshine」、「Bowling Green」”。

1993年具有主題概念的作品【Dive】,較偏向於新世紀音樂風格,Sarah化身海中精靈,聲音上也調整為較輕柔甜美,專輯裡有許多動聽的好歌:「Captain Nemo」、「The Second Element」、「Once In A Lifetime」、「Johnny Wanna Live」、「When It Rains In America」。

1995年的作品【Fly】,這張專輯Sarah開始嘗試將歌劇女高音的唱法與流行樂結合(跨界音樂),Sarah 1996年左右時期的聲樂美聲唱法,其實還不太成熟,尚在摸索學習中,也許是因為曾與世界兩位男高音同台過,而被比下去,進而更加浸淫於聲樂。
由歌劇女高音的唱腔帶出的「A Question Of Honour」,曲中融合了古典、流行、舞曲、金屬吉他演奏多樣風格,旋律相當優美。
「Something In The Air」這首與Tom Jones合唱曲,也是不錯,Sarah的嗓音依舊甜美。
【Fly】這張專輯我只喜歡這兩首。

1997年與倫敦交響管弦樂團合作的【Time To Say Goodbye】加上兩位男高音的綠葉陪襯,為Sarah帶來更上層樓的成績。雖然如此,Sarah在聲樂上的表現仍要再加油,因為只要男高音聲音一出,Sarah的聲音就略顯失色,當然還無損於這張專輯的可聽性。
Sarah重新詮釋我的愛團Queen,於1986年的作品「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我就相當喜愛。

1998年的【Eden】,我是覺得還好啦。可能這時我又開始以聽重金屬為多,所以感覺就不太強烈。
Sarah要跟上卡芭葉的程度,大概還須一些時日的琢磨吧!

2000年出版【La Lune】,Sarah的嗓音在詮釋歌曲時更加圓潤,早期略尖銳的唱腔已消失,重新翻唱或改編老歌與古典樂,走向更精緻化的風格與形象。



試聽曲:「A Question Of Honou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g 的頭像
    ming

    孤獨聆聽室之浮世幻想曲

    m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